作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以技術科研驅動公司創新發展,作為民企總經理,他將社會責任融入職業生涯,開展了一段技術與責任交融的實踐。近日,湖南省水利工程協發布公告,公司總經理李剛憑借水利檢測領域的重要貢獻,榮獲湖南省水利工程協會“先進工作者”稱號。
水利行業技術革新的實踐者
李剛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和參與了洞庭湖區石門縣排澇能力建設“十四五”項目、華容縣幸福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慈利縣趙家埡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上百項重大工程項目的檢測和鑒定工作;參與了國家行業標準《檢驗檢測機構管理和技術評價建設工程檢驗檢測要求》的編制工作,為行業標準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所獲得的榮譽和成果可以填滿一面墻:從中南、湖大的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到行業協會理事長,再到多個省級專家庫專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1篇,授權專利17項,主編專著2本,科研課題獲獎2項……。然而,他的個人敘述中,這些榮譽只是一個個平實的注腳。技術創新是李剛職業生涯的一條主線,作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始終關注新興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公司與湖大聯合研發的基于InSAR技術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平臺,可實時監測水庫、大壩等水利設施的形變,這一技術在他的參與下,已經應用于全國多個重大項目,為防洪抗災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外,在智慧檢測領域,他還推動了公司無人機多光譜巡檢技術的普及,使水利設施的巡查效率大幅提升,成功實現產學研應用。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檢測效率,還降低了項目成本,為行業實踐了新的方向。
工程師社會責任的實踐者
李剛的職業軌跡始終伴隨著對社會責任的執著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秉持初心,參與了多項社會公益活動,包括扶貧攻堅、自建房安全排查等,將專業知識應用于改善民生的領域。
2024年夏季,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堤防發生決口,垸區迅速被淹。李剛在接到任務后迅速協調資源,奔赴現場協調部署“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方案”,包括衛星監測、無人機巡查和地面專家團隊檢查等。這一方案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對災區關鍵設施的全面評估,并提供了科學修復建議,贏得了地方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認可。
類似的行動并非個例。在長沙市多個內澇應急處理項目中,李剛同樣帶領團隊快速響應,為城市的水利設施提供技術支持,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安全。
“做技術的人,能讓自己的工作真正服務社會,這才有意義,”李剛認為,水利檢測行業需要勾勒出一幅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未來藍圖,這項榮譽的獲得,也許正是一個傳統技術專家如何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縮影。